绿卡申请成功案例分享_生物化学_EB1A | 从真实要求出发,有效组织亮点
FICS 2021-09-23 22:03
周末,一个去年帮助过的小伙伴,悠哉休年假,路过让我请吃饭,最后他买单。席间聊天,他勉强同意我把他的实例拿出来分享。非常感谢!如果哪一点让你知道是谁,还是放过他,不要人肉,他这个圈子太小了。
这个小伙伴的申请可谓一波三折,先容我介绍一下他受过哪些挫折,不然你看不出来为啥他要特地路过来请我吃饭。
他化学博士毕业,公司上班,工作若干年,文章不到10篇,但是几乎所有的文章都是发表在JACS以及以上的杂志。引用在最后一次递交申请的时候是150次左右。
除此之外,两个关于新药的专利,是能够进入临床试验的新药候选。
(另外,在我的建议下,他通过google,找到一些媒体报道。这是后话)
审稿,当时大约在60次作用。
就这么个条件,他从2016年就开始折腾,没人愿意接(当时引用不足100),经过两家折腾最终没过。期间,他明智地交了NIW。直到2018年,也就是NSC开始腥风血雨的那段时间,他找到我,让我帮忙出出主意。
他这个条件,但是表面上看,确实不怎么样,文章少,引用低,专利没商业化,而且但是他还不知道有媒体报道,等等。
当时,我跟他说,赌一把(当时NSC太恐怖了),把你的很多乱七八糟的材料都扔掉,我们直接就从几点出发:
1. 你做出了很牛逼的成绩。(总体介绍,半页纸)
2. 成果发表在了业内一流期刊上(文章发表部分的浓缩,半页纸)
3. 成果专利化(未商业化),而且成果进入临床候选。(有公司的支持信,以及推荐信)
4. 成果影响了行业,包括几家知名大学的课题组。(这个属于重点引用)
5. 成果被媒体广泛报道(这个指出报道的内容是科研成果的影响)
6. 成果被专家称赞不已 (这个分散在前面几个部分,以及后面做总结)
够简单不?不到10页纸的申请文书,很简单,但是做的非常深入。
比如第3点,我们有专利书,有公司的支持信,有外界的独立推荐信强调这个的重要影响。
比如第4点,我们挑取了几个重点引用,分别来自欧洲两个国家,澳洲,以及美国等几个实验室,分别出具推荐信来说明这小伙伴的科研对他们的科研的影响,以及他们后续作出了什么对行业影响重大的成果。
这一点很关键,毕竟,他的引用偏低,再怎么去编数据,都不是很好自圆其说。于是从几个点来说明,他的科研成果在业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比如几个实验室的,来自不同洲不同国家。
同时在谈到引用的总体情况时,我们分别列出了所有引用他文章的国家的名字,其实没多少个,那是全部,但是我们说那些是代表,然后从这些代表里,找到几个愿意来出具推荐信,真实影响到他们的科研的例子。
比如第5点,就是一个很自然的逻辑了,你既然说你这么牛逼,外界怎么看。很好,既然你问到了,我给你看看,好几家媒体都报道了我的工作的影响,以及重要性。然后还找了个教授专门在封推荐信来说这个事情。
比如第6点,推荐信部分。
推荐人的来源:我们在找推荐人的时候,就是按照需要,比如重点引用的那几位,比如媒体报道的那位,比如后面总结的那位,都是根据需要来索取,而且是有针对性的索取。
推荐信的内容:既然是按需索取,那内容也就是PL里的点来组成。推荐信内容和结构都跟申请文书PL高度配合。
推荐人的分布:根据我们在申请文书里的组织思路,很自然地就是分布广泛,而且都是独立推荐信。
推荐信的作用:客观证据有了,需要专家来最后一脚。推荐信都是用来总结每一部分的贡献重要性证据是如何重要。这样让推荐信和文书都在不同的地方重复他的那点破事(他自己的评价,绝不是我贬低他)。
当时,因为他的引用偏低,文章不多,形势偏严,我跟他商量的对策就是,赌一把。把材料尽量做的简单,清晰,但是每一点都做仔细,说得透彻。宁可少说一些不那么重要的点,也要把重要的几个点说清楚。
就这样,他的材料在2018年底在NSC顺利得到通过。
绿卡申请的顺利程度,就是取决于认证准备的程度加运气,运气很重要,但是认证准备才是正道。你搞的谁都看不懂,运气再好也不会通过。你搞的简单,但是刀刀致命(条条都精心组织,深入论述,互相促进),一样能够达到效果。没有人说,绿卡申请就一定要倾其所有搬出你干过的所有的事情。材料要自成一体,突出自己是一个满足要求的申请人即可。
重在质量,证据材料的质量,以及文书准备的质量。
靠材料种类的数量,以及一些其他方面的数量,胡乱堆砌,那就跟最近的这支美国篮球队一样,徒有虚名,轻轻松松就被(IO)撩翻了。
by FICS Club
consulting@ficsclu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