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 教育 生活 公众号 服务 VIP区 加入VIP 登录 ☰ Menu
论坛

绿卡申请成功案例分享_生物药学_EB1A | 千次引用相对真实要求都是浮云

FICS 2021-09-23 21:58
很多人,在申请前,或者申请过程中,过多执迷于引用次数,总觉得引用次数到了一定次数就一定有希望。甚至有人和机构,有着明显的痕迹,操纵引用次数。

今天我们就用一个活生生的例子,来告诉你们,引用次数不是申请的本质,更不是申请的全部,不要再执迷不悟。希望大家迷途知返,多用心去思考绿卡申请的真实要求是什么,该如何利用高引用次数带来的便利。

申请人的大致背景

国内博士,美国博士后,英文文章20来篇,应用次数700~900次(开始申请到最终通过),无商业应用,无媒体报道,无重大获奖。

这就是一位普普通通的申请者,他的从业背景和经历,跟大多数人一个样。表面上看,他的引用次数也就在几百次的范围,跟300、400、500、600次有什么区别呢?很负责任地告诉你们,不会有决定性地差别。看完这篇文章,你就会知道为什么没有区别。

申请人的申请经历

第一次,申请人是跟北美最大的一个机构合作,被RFE。

材料组织使用的就是他们传统的模板,都是一些申请人写的research summary中的一些相关部分,加上文章以及期刊的排名,辅助一些引用次数的计算百分比,等等。这样公然地对真实要求不管不顾,机械套用模板,哪怕他们在相对容易的TSC,也是被RFE,一点都不冤。

RFE回复中,他们照方抓药,又是采取他们的模板回复,核心在说服IO申请人的成绩是如何top,这又是置要求不顾的典型错误。为什么呢?因为RFE质疑的点,不仅仅是第二步的top这一要求,而是首先质疑申请人的材料没有说明申请人的贡献的重要性,没有对行业产生广泛影响的证据。从而第一步没有满足,也就无法满足第二步的要求。这才是IO以及USCIS的真实意图。

一错再错,也就把这样的优质案例耽误了一年之久。为啥说是优质案例,不是因为他有区区几百次引用,而是我们分析材料之后,才说是优质案例。详情看下面分析。

在这个时间点,申请人找我们咨询过,最后他因经济方面的原因,选择自己DIY再次提交。

第二次,申请人自己DIY提交,材料做的比第一次要简洁,还是被RFE。

从材料组织上看,申请人还是动了脑筋,花了心思,整个PL还是比较简洁,但是属于思维方面没有做到突破,也就是隔靴搔痒,一些证据点都有零星提到,最终没有打动IO。

第一次开会,我们建议申请人去按照他第二次材料里提到的几个零星证据类型,去多找几个类似证据。

申请人在这个方面体现自己的能力,通过一份ppt,来跟我们交流,展现他找到的整点引用,同时进行了分类,加强了跟我们之间的交流。

看似花了两三个月的时间来准备,其实任何很简单,就是整理证据,突出申请人的贡献对行业的影响。在有且仅有引用的情况下,那就是加强重点引用里的亮点分析,突出重点引用的实质。

这一部分看似简单,其实功夫就在这里。

第一,明白真实要求;第二,学会提炼总结;第三,做到思维突破,重点不在申请人干了什么,而在申请人成绩产生的影响。

大约有10来次会议,在头几次会议,我基本就心中有数了,申请基本应该会通过。后面的一些会议,我们基本是抱着能够帮助申请人,通过绿卡申请材料组织这个事情,学会如何去思考,如何突破学生思维。

这样一份材料,申请人的引用次数第一次申请的时候在700多次,两次机会尝试,都未成功。浪费一年多时间之后,自己再次尝试,还是不顺利。我们帮助过程中,对申请人的引用次数等一些数字方面的材料,只字未提。这说明了什么呢?

数字相对要求,都是浮云。成熟的业界模板,接近千次引用的材料,两次不过;申请人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突出贡献,还是不过。说明了什么呢?按照道理来讲,有千次引用,为何IO不放过呢?是申请人没有真材实料吗?那为什么我们后面就很轻松地帮助申请人回复RFE成功呢?请回到本段第一句话,再次体会!

真实要求是,第一步要满足申请人的工作对行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第二步,才是要求申请人已经是业内顶尖人物(top)。

绝大部分模板错就错在使出全身力气去满足第二步的top,第一步的产生广泛影响,没有说清楚。不是他们不想,而是他们不会,或者时间不允许。

如何去说清楚申请人的成绩产生的影响力,这一步是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的。

申请人付给机构的那点申请费,只够套模板的费用!

By FICS Club
consulting@ficsclub.com
关于本站 | 论坛
Copyright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