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 教育 生活 公众号 服务 VIP区 加入VIP 登录 搜索 ☰ Menu

绿卡申请成功案例分享_应用物理_EB1A| 加急,无RFE直接批准。

FICS 2025-04-15 22:49
申请人美国博士毕业,文章若干,300来次引用,审稿若干,企业从事研发工作。公司帮助申请EB1B不顺利,于是找到我们咨询,商量该如何计划申请事宜。

申请人在咨询过程中,最关注的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如何利用他的部分材料,该如何去做到加强的作用。比如他在公司做研发,有专利,应用到自己公司的产品研发中,但是没有商业化的证明,也无法开具证明信,或者支持信。大公司,政策都严,这些都是申请人自己的实际情况,我们也无法去做到改变,只能从现有的材料层面去做到合理组织。

鉴于引用次数不突出,而且重点引用个数基本不超过两位数。经过仔细评估,综合考虑申请人的家庭情况,工作签证情况,我们提出EB1A和NIW一起申请的评估策略。

NIW的申请,是让申请人尽快有一份批准的140,无论发生什么事情,他都会有一份希望,以及后面公司再来帮忙申请EB1B,他都有一个较早的PD。

重点在EB1A的申请,NIW的申请只是给EB1A的申请提前准备一个预案,无论1A是否顺利,他都有一个PD在排队,无论1A尝试几次,都不影响485的排队。如果没有批准的NIW,万一1A不顺利,那就浪费了PD的时间。

整体材料的整理,是在前期EB1B的基础上进行的,因为重点引用的整理和推荐信的草稿的撰写,都不是我们负责的,所以在我们看来都不符合要求,需要重新返工。

我们根据重点引用的情况,把所有的推荐信都重新撰写。这里要说明一点的是,推荐人候选,基本符合要求,这个我们没有做太多调整。

推荐信的内容和推荐人选不是孤立的,而是根据材料组织的需要来安排。

所有推荐信的问题,都很突出,就是重点不突出,而且想表达的东西太多,反而主线不清晰。每一封推荐信都想把自己的科研内容的重要性讲出来,这些都是错误的,其实更多的在于科研成果产生影响力的证据,要有细节(重要性),有实例(重点引用)。

很多人是这样,张三写李四和王麻子都引用了申请人的东西,这样的思路是20年前的老套路,早就过时了,稍微动脑筋想一下,就觉得太离谱。

推荐信搞定之后,NIW的材料基本只涵盖了重点引用的材料,以及审稿的利用。基本就是一份标准的,超过NIW要求的申请材料。当然,经过加急申请顺利获批。

EB1A的申请材料,我们经过精心准备,以及重新安排重点,主要就是把专利的东西,用外界能够查得到的材料,精心呈现,来体现出申请人的专利化成果虽然只是被应用于自己公司的产品之中,但是业界反响非常大。这就是影响力。这个方面,很多人想靠一封简单的信件或者自己的只言片语解决问题,往往结果不理想。

如何去举证是第一步。如何让IO看得懂呢?这个又是技巧,case by case,这里就不详细论述了,否则容易给大家带来误解。

另外,材料整体而言,即使你把专利化的成果影响力呈现清楚了,毕竟存在重点引用偏少,无法按照我们的常规去多方面讲故事,显得申请材料的竞争力度不够。毕竟别人都是多方位去讨论重点引用来论述其成果的影响力。

我们这里该怎么办呢?

反其道而行之。既然专利的成果,我们做出了努力,而且呈现的没有逻辑漏洞,非常有说服力。

把专利化的成果,被引用的成果,这些做一个顺序上的安排,做到跟其他材料不一样的感觉。

把别人是主力的重点引用故事的叙述,我们做到保质保量,但是不当主力,当超级替补,站第二排来论述。

这样通过精心准备的专利化成果的东西,让这份申请材料跟其他竞争者不一样,然后重点引用也让IO觉得非常有说服力。

申请提交一段时间之后,申请人提交了加急申请,无RFE顺利通过,也就顺理成章的事情。

这是一份典型的引用一般,通过深挖其他材料,做到材料多样化/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经典案例。

By FICS
consulting@ficsclu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