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博士后的心声: 找到一个好的合作机构真的是事半功倍
FICS 2023-03-21 14:35
6个月的等待,在NSC闯关成功!
今年(2023)1月23日收到EB1A的approval通知,真是百感交集。
大致背景
国内博士毕业,美国做博后3年,引用600多次,文章若干,无媒体报道和重大获奖。在NSC顺利通过。
时间线
2021年12月底,签约开始准备材料。
2022年5月4,EB1A的140递交到NSC。
2023年1月23,EB1A的140获批。
先说说自己的背景,我是在国内读的博士,然后2019年拿的J1签证来美国做博后。刚开始一心想要回国,并没有考虑过要留在美国,后来考虑到国内教职也是越来越卷,所以后面考虑还是申请一个绿卡,最起码多条路。
在2021年10月份开始考虑申请绿卡的问题。然后经过别人介绍,开始跟FICS接触。随后我们和FICS进行了差不多一个小时的咨询,对他们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之后,感觉非常靠谱,随后确定了要EB1A和NIW同时申请,然后在差不多2021年圣诞节开始签约准备申请。
关于机构选择
这里多说一点,你可以要求机构评估来多方考察,但是最可靠的方法就是你对这个事情有了一定的认识之后,找你中意的机构去聊一聊,切身感受他们的服务和业务理解。这比一切宣传的数字要来得真切,比如虚假的通过率,别人可以告诉你99.9999%,也许你就是那唯一倒霉蛋,或许你不是唯一的倒霉蛋。
准备过程
我当时引用只有600多,然后加州又是到NSC,大家都传说引用至少要1000,EB1A才有希望,所以当时心里非常没底。再跟FICS签约之后,他们说为了加快准备材料的速度,可以每星期meet一下,边挖掘材料亮点,边准备材料。就这样开始了准备材料的过程。
准备材料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个问题,虽然我有600多次引用,但是重点引用数量有限,完全靠着数字和有限的重点引用去准备,无论是在哪个中心,都会是凶多吉少。这个时候体现出来FICS服务风格的优势,善于帮助你去挖掘一些你不太在意或者使用方式不太正确的材料,形成一个成熟的思路来突出申请人在某一个方面做出了成绩,产生了重大影响,从而获得业界认可。
在引用事实不太理想的情况下,我们开始挖掘引用之外的证据,比如应用。也许你平时不太注意,或者证据链不太完整,你觉得没啥用。但是,如果根据专业人的意见,顺着这样不完整的证据,开始来完善证据链,这一点非常考验双方。对于FICS来说,他们要根据你的具体情况来想办法如何去完善证据证据链;对于我们申请人来说,我们需要去协助找到相关证据。
比如说,经过提醒,我们找到我有一个专利,经过跟国内老板联系,获悉这个专利已经被老板卖给了一家公司,相当于在国内被商业化。这样的证据很容易被遗漏,但是经过他们的帮助,我们把这个证据链做完整了,不仅仅是一封支持信的问题,而是PL中该如何提到这个证据,如何去展示,这个相当重要。
另外,我们还有一个开发的软件,同样的方法,我们获悉这个软件被老板卖到了另外一家公司,这又是头疼的问题,你想找老板拿到被卖的证据,如合同,那是不可能的。怎么办呢?在FICS的帮助下,我们拿到了相关证据,完善了这一条证据链。
还有一些平时我们不太注意的方面,比如一些学术引用和实践应用之外的证据,比如一些公共平台上的一些资源,我们可能觉得无所谓,似乎跟我牛不牛没有太多关系。仅此一条孤证来说,的确是这样。但是如果整体来看,跟其他证据一起来使用,并且跟学术引用,以及推荐信配合使用,你会发现还真的像那么回事。
这些材料,看似简单,其实做起来很难。比如专利和软件,虽然我有著作权,但是如何证明被卖了呢,你拿不到合同啊,老板肯定也不会给你相关证据啊。比如你反复要去找人给你写信,或者找谁写信呢?信里该写什么,写多长呢?如何跟其他的材料配合起来在PL里去展现呢?我们大多数人一般都不太擅长这个方面的工作,经常碰壁。答应的好好的,最后还是会拒绝你。相信大家在准备过程中,也会被FICS逼着去找这样的证据,痛苦过后还是值得的。他们这么要求,肯定有自己坚持的理由。事实证明,我们也确实获得了回报。
在这些材料准备好之后,FICS跟我们说EB1A的申请越来越稳,哪怕是在NSC。其实我们当时心里还是没底,考虑是不是按照别人所说的通过各种渠道弄到TSC去。但是FICS他们说虽然可以这么做,但是其实还是不太合规,没有必要冒险。他们说,我们的材料经过整理,其实并不是纯引用的材料,而是一份引用和应用并重的材料,相对同等引用次数的人来说,哪怕是一些比我引用高很多的人来说,我们的材料是有相当大的竞争力的。所以,经过综合考虑和商量,最后还是没有弄到TSC,还是老老实实提交到了NSC。
准备材料确实非常痛苦,好在FICS服务非常好,我们几乎没有写什么材料。但是配合准备材料,挖掘亮点,找推荐人,我们感觉还是耗费了不少时间,这个感觉主要来自不熟悉和不擅长。其他人只会比我们花费更多的时间和走更多的弯路,我们在如此顺利的情况下,发现自己其实还是耗费了不少精力。在这个过程中,发现找一个好的合作机构是多么重要,我想到有人是自己DIY,简直无法想象,我自己是不可能自己弄的,太过于复杂了。如果仅仅靠我自己去准备,靠着有限的重点引用,其他的证据估计准备的也不会很充分,估计也凶多吉少。
经过几个月的准备,我们的NIW和EB1A的材料在2022年的五月份投了出去。寄出去之后,就是等待了。这个过程非常煎熬,总希望尽快出结果。相信大家有自己的亲身体会,都急切想知道结果。我们在这个过程中,不止一次想加急,找FICS问询过不止一次,以及商量是否要加急。
因为我的case在NSC,杀手IO有比较多,经常出现千次引用的案例被RFE或者被拒。很多人千次引用在NSC被RFE之后,被机构建议撤了重新递交,网上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贴子。FICS他们说如果不是特别强的EB1A case加急的话,有可能提高被RFE后被拒的概率,我们的案例虽然不是纯引用,经过整理看起来不错,大胆去了NSC,但是也没有强到可以横趟NSC的地步,所以最后没有选择加急。这个等待的过程真的是比较难熬,一直到十月份NIW被批。这时候EB1A还没有动静,心里也更加着急。
到了2022年12月,USCIS发出通知,中国和印度人的EB1A也开始有排期了,就更加焦虑,但是也没有办法,只能接着等待。
终于在2023年的1月23号,收到了EB1A的批准通知,才舒了一口气。
后面就是赶紧准备485,在FICS的帮助下,顺利提交。这也是他们的一个福利,如果140跟他们合作,他们会无偿帮助485的准备过程。外面的机构,据说是一个人1000~1500美金。
写在最后
从我的经历来看,找到一个好的合作机构真的是事半功倍。准备EB1A真的是一个非常专业以及痛苦的过程,如果不是那种强到USCIS看到材料之后直接批的牛人,找到一个好的机构真的是非常重要。另外,我相信很多人,特别是在加州的人,都会考虑过要不要把case通过各种手段寄到TSC的,从我的经历来看,每个人的情况不太一样,专业人士的建议非常重要,听取他们的建议,自己考虑后做出自己的决定,这些都是选择,有时候也是代价。